EPS电源又称EPS、消防应急电源,全称Emergency Power Supply(紧急电力供给),国家新标准为GB17945-2010《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
EPS应急电源系统主要包括整流器充电器,电池组,逆变器,相互投资装置和系统控制器。 逆变器为核心,通常采用DSP或单片机CPU对逆变器部分进行SPWM调制控制,从而获得良好的交流波形输出; 整流充电器的功能是在市电输入正常时实现电池组的及时定时。充电; 逆变器的作用是在市电异常时将存储在电池组中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输出,并为负载设备提供稳定持续的电源; 相互投资装置确保主电源和逆变器输出之间的负载。 平滑切换; 系统控制器实时控制整个系统,可以发出故障报警信号,接收远程联动控制信号,可以通过标准通讯接口实现主机对EPS系统的远程监控。
eps电源功率因数一般多大
eps电源功率因数一般多大
功率因数是选择ups不间断电源和eps应急电源的技术概念。功率因数越高,电源的利用率越高。目前,UPS不间断电源的功率因数达到0.8以上,而EPS应急电源的功率因数为1,因此EPS应急电源的利用率非常高。
输入功率因数和输出功率因数是由信息产业部制定的eps通信行业标准“YD / T1095-2000通信不间断电源-eps”。有两个与功率因数有关的概念。在1987年的“GB7260-87不间断电源设备”标准中,“负载功率因数”具有以下定义:在理想的正弦波电压情况下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在随后的技术要求中,在正弦波条件下,负载功率因数为0.7至0.9(滞后),额定值为0.9。
1993年GB / T14715-93“信息技术设备不间断电源通用技术条件”中也提出了负载功率因数的概念,并在术语中对1987年标准进行了相同的解释。但是,在随后的技术要求中,负载功率因数设置为0.8。
在这两个标准中,“eps紧急功率因数”的概念尚未出现,并且仅对eps负载的功率因数施加不同的要求。这可能不仅仅是当时eps的应用,而且EPS的国内技术控制还不够全面。
Eps是电源系统中的中间环节。它具有双重身份:它是上层电源(电网)的交流负载,以及下一级负载的交流电源,它是电网的一部分。
在2001年的“YD / T1095-2000通信不间断电源-eps”标准中,使用了输入功率因数的概念。在电气性能技术要求中,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并提出了测试。方法。另一个概念,“输出功率因数”也出现在电气性能技术要求中给出指标:输出功率因数≤0.8。并且在所提出的输出功率因数的测试方法中:“非线性负载的输入功率因数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并且功率多功能分析仪测量的非线性负载的输入功率因数应该满足技术要求的要求,并且eps输出被评定为容量,并且eps工作正常。“显然这里测量的数据是eps负载的功率因数。此数据的范围用于测量eps输出能力。
首先,功率因数的概念是针对负载的。在非线性负载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φ导致无功功率在负载和电源之间交换。功率因数cosφ反映来自电源的负载。动力能力。对于eps,eps的输入功率因数反映了eps从电网获得有功功率的能力,以及eps被电网污染的程度。功率因数越大,获得有功功率的能力越强,电网污染越少。
eps的“输出功率因数”的概念是eps输出能力的指标。显然,eps作为负载的电源而存在,并且“功率因数”的概念是针对负载定制的并且反映了负载的一些性质。因此,我们借用“功率因数”的概念加上“输出”一词来描述eps作为电源设备的输出能力。
作为测量eps输出能力的技术指标,“由于eps的输出能力有限,不可能满足任何非线性负载的要求。同意计算机类型负载的输入功率因数用作eps的输出功率因数指数,惯例≤0.8。“这样,使用由eps有效载荷的性质而不是自身确定的技术指标来测量eps输出的质量,以及基于计算机的设备作为默认负载,那么输出功率因数的含义≤0.8不容易理解。
“输出功率因数”是一个易于克减的概念。由于eps的输出功率因数由负载的功率因数确定,因此“负载功率因数”的概念用于更清楚地测量eps的输出功率。如果使用“输出功率因数”的概念,则必须给出明确的定义。
由于EPS应急电源的功率因数达到1,因此利用率非常高。在消防系统的应用中,EPS应急电源起着很强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s://www.atwidc.com/jishu/173.html